- · 《中国畜牧杂志》栏目设[10/06]
- · 《中国畜牧杂志》刊物宗[10/06]
- · 《中国畜牧杂志》征稿要[10/06]
- · 《中国畜牧杂志》投稿方[10/06]
- · 《中国畜牧杂志》数据库[10/06]
畜牧论文投稿(畜牧杂志投稿)(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广博性( 也可称为广泛性、全面性、百科性) 。“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宋朝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地方志对本地区的山川形势、建制沿
二、广博性( 也可称为广泛性、全面性、百科性) 。“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宋朝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地方志对本地区的山川形势、建制沿革、农田水利、物产田赋、灾异情况、军备疆土、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和名胜古迹等均有记载,可谓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关系变迁,几乎无所不包,无不尽载,被人誉为“地方之百科全书”。志书内容涉及范围广,门类设置多,综合性强,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这一特点越来越突出。
三、资料性、地方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述而不作”、“叙而不论”的规定和传统,即对收集的资料大多如实存录,不发议论不作修饰,以存献为要,供后人查阅参考。因此,志书又被人称为“记注之书”、“资料全书”。可以说,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基础、条件和依据,没有资料,编纂志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成书。正是资料在编修志书中起到的这一决定性的作用,才使得志书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特征。
四、规范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古至今,地方志的编修都是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的。任何一部志书的编纂从开始到成书,不仅在记述内容上有特定的要求,而且对篇目、结构、体裁、章法、语言文字以及审稿、验收、出版等方面也都有一定之规。可以说,没有规范,志书的编修就无所遵循,也很难编修下去。志书体例等规范要求,是地方志有别于其它著述的整体表现形式。
五、权威性,地方志多以官修为主,是由地方领导主持编修的,所以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这不仅体现在机构、人员、经费等修志条件方面得到保障,而且在修志资料的搜集等方面也享有一定的“特权”,能从内部获得大量有用的官方文献资料。加之,志书成稿后又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多次审查层层把关,最后得以批准出书,这就保证了志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也就构成了地方志的权威性。
最后展示我编写的【景家堡村志】目录
《景家堡村志》
序言
凡例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第一章 村庄由来
第二章 村名由来
第三章 建制沿革
第二篇 地理与资源
第一章 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质地貌土壤
第三节 气候
第二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生物资源
第四节 动物资源
第五节 植物资源
第六节 地热资源
第七节 砂石资源
第八节 生活能源
第九节 可利用资源
第三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候灾害
第二节 生物灾害
第三节 地质灾害
第三篇 人 口
第一章 人口增幅
第一节 人口普查
第二节 流动人口
第二章 人口结构
第一节 民族结构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人口变化
第四节 残疾人口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第一节 婚姻
第二节 家庭
第四篇 村庄建设
第一章 发展沿革
第二章 道路建设
第一节 早期道路
第二节 现在道路
第三节 排水
第三章 公益事业
第一节 发展沿革
第二节 人畜饮水
第三节 供电(生产生活用电)
第四节 其它生活能源
第四章 村容卫生管理
第一节 环境卫生
第二节 饮水卫生
第三节 环卫设施
第四节 管理机制
第六篇 农 业
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改变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第四节 公社
第二章 农村经济
第一节 完善土地承包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第三节 国家支农惠农政策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
第一节 平整土地
第二节 水利建设
第四章 传统农具 农机具
第一节 传统农具
第二节 农机具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
第五章农作物
第一节 粮棉油 蔬菜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第六章 瓜 果 林
第一节 西瓜 甜瓜
第二节 柿子树 果树
第三节 植树绿化
第七章 畜牧业
第一节 大牲畜
第二节 养猪
第三节 养羊
第四节 养鸡鸭
第五节 养猫狗
第六篇 工商企业
第一章 发展沿革
第二章 行业结构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建筑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木犲加工业
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
第二章 企业选录
第七篇 党支部 村委会 监委会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网址: http://www.zgcmzz.cn/zonghexinwen/2022/1206/1087.html